<center id="uiawy"><wbr id="uiawy"></wbr></center>
<optgroup id="uiawy"><div id="uiawy"></div></optgroup>
<center id="uiawy"></center>
<optgroup id="uiawy"><div id="uiawy"></div></optgroup>
<optgroup id="uiawy"><div id="uiawy"></div></optgroup>

中央政法委機關報法治日報社主辦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海外動態

當數據開放遇上個人數據保護

2020-09-24 08:51:00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周末

鑒于獲取公共信息被廣泛視為是撬動經濟發展的杠桿,法國還在2015年通過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包括規定在運輸領域運用Open data的《經濟增長、經濟活動及經濟機會均等法》等


文|申軍

英文的Open data,我們通常將之稱為開放數據。與該英文對等的法文表達則分兩種。根據法國術語及新詞創立綜合委員會賦予它的雙重定義,Open data一則可指開放式數據(données ouvertes),即有關機構以數字文檔形式向任何人提供的、旨在能被再利用的數據,通常不具備個人性質,對其的再利用可能附有條件;二則可指數據的開放(ouverture des données),即有關機構向任何人提供數字化數據的政策,旨在將數據透明化,或允許數據的再利用,特別是用于經濟目的。前述法文語境下的兩棲定義,折射出Open data自身表述的模棱兩可,以致法國有關部門對其含義作出了技術性和政策性的區分。

按照法國2016107日的數字共和國法的規定,開放式數據所涵蓋的data(數據),主要有涉各類行政部門生成或接收的公共數據,以及一些私人機構持有的公共利益數據。需要闡明的是,所謂的再利用,指的是第三方出于履行公共服務以外任務的目的、對相關數據的再利用。

自由獲取與免費使用

開放式數據所體現的open(開放),根據筆者的理解,需要滿足幾個主要特質。其一,相關數據代表的是未經處理的原生信息,后者的細節須最大程度地呈現。其二,相關數據原則上可被公眾無差別地獲取,沒有對此預設的受眾義務。其三,相關數據不附有排他性的控制權,沒有針對所有權屬的爭議。其四,相關數據的展現格式是沒有所有者的,以便于數據的復制、散播及再利用,比如,開放式許可、等同方式分享等。其五,對相關數據的再利用在原則上是免費的,例外情況下收取的邊際成本費用,不得對此種利用構成阻礙。其六,相關數據不受諸如版權、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或商業秘密的約束。其七,相關數據應該慣常及時地予以更新。一言以蔽之,自由獲取、免費使用是體現理想化Open data的不二圭臬。

無論是作為開放式數據還是數據開放政策,Open data對于數字時代基于知識的經濟運動,無疑具有推進性。比如,在智慧城市的建設框架下,金融科技公司對地方行政當局的各類公開數據的再利用,或會有助于它們開發出辨識居民需要、對應居民期待的應用程序,從而創設新型的服務和相應的基建設施。在預測性司法的領域中,法律科技公司對公之于眾的司法判決進行數據挖掘,可以開發出法官和律師需要的法律運用軟件,因而或可以促進相關公共信息市場的運轉,提高司法活動的效率。在能源轉換的脈絡下,能源性數據的開放,可使相關機構深入分析特定地區的能源生產數據以及電、氣等消費數據,有助于促生節能措施,增進能源創新。

經濟動因推進法國立法

Open data所彰顯的經濟內涵,可能正是法國政府近年來對其大力予以推動和傳播的重要動因之一。實際上,法國1978717日編號78-753的法律(又名CADA),僅規定了公眾獲取行政文件和行政信息的權利,并不允許對相關數據的再開發。此外,該權利的行使還需取決于特定個人的主觀積極性,不然相關資料及個中數據或會藏于高閣。隨著2003年歐盟公共部門信息指令(PSI指令)的問世,法國在2005年先后頒布政令和法令將PSI指令完全轉變為法國國內法,明確了行政文件的自由獲取和公共信息的再利用。

鑒于獲取公共信息被廣泛視為是撬動經濟發展的杠桿,法國還在2015年通過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包括規定在運輸領域運用Open data的《經濟增長、經濟活動及經濟機會均等法》、規定提供能源消費的Open data的《旨在綠色增長之能源轉變法》,規定Open data再利用的免費原則的《公共信息再利用的方式和免費性的法律》,以此推進及便于Open data的傳播。法國立法者最終藉由2016年的《數字共和國法》,規定了廣義行政部門的數據開放義務,而使Open data得以普遍適用。

根據法國《數字共和國法》以及后續頒布的適用法令,從201810月開始,對于居民超過3500名、公職人員/全日制雇員超過50人的法國地方行政區域而言,其行政部門必須在線公開它們的數據庫以及所有通過公布可以呈現經濟、社會、衛生或環境性利益的數據。因此,幾乎所有的公共數據都必須依法公開,除非相關數據對個人隱私的保護、醫療秘密或商業秘密造成損害,或是危害國防秘密、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個人安全,又或是侵犯了他人持有的知識產權的相關權利。另外,受托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企業也必須公開其收集或生成的數據,譬如能源和水的公共服務的經營數據、廢料的管理和回收等方面的數據。

開放式數據的法律屬性

雖然總體而言,Open data涉及的是非個人性質數據的文件,但并不能完全排除個人數據包含其中。由于歐盟通用數據保護規章 (GDPR)2018525日在歐盟全境正式生效,法國也于2018620日通過了個人數據保護法,所以在Open data背景下的個人數據保護非常值得關注,GDPR和相關法國法之間的或有協調也值得觀察。以下筆者就對包含個人數據的行政文件的在線公開試作相關介評,并嘗試思考開放式數據的法律屬性。

眾所周知,個人數據是指可以直接或間接辨識某個自然人的任何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照片、指紋、錄音、電子郵件、電話號碼、社保號碼、郵政編碼、電腦IP地址。如果要將含有個人數據的行政文件公開上線,依照法國《公眾與行政部門關系法典》的規定,預先的匿名化處理不可或缺。

匿名化在GDPR中并無明確定義,可被理解為使用一切手段對個人數據進行處理,以使相關數據主體和數據本身不再存有聯系,從而消除其被識別的可能性。顯然,如果匿名化處理非常有效,相關被匿名化的數據就不再具有個人性質,GDPR就不再對之適用。

需要闡明的是,GDPR并不強制要求行政部門將其持有的文件匿名化。匿名化只是對個人數據的開發予以保障的一種解決方案,同時又能兼顧尊重數據受到處理的個人的基本權利。反之,當行政部門擬將相關文件或其中包含的數據在線公布,它就須承擔對之預先匿名化處理的法定義務(例外情形除外),也因此成為GDPR治下的數據處理負責人。

可資留意的是數據的假名化與匿名化的區分。依據GDPR的有關規定,經過假名化處理的個人數據,如果不訴諸補充性信息,就不再能被賦予一個明確的特定個人。因此,假名化的運用使得對某人的辨識變得復雜,但涉及到的具體個人依然可被識別;相關數據依然是個人性質的數據,仍須受御于GDPR的規定。另外,相較于匿名化數據的不可撤銷性,假名化的數據是可被撤回的。

那么開放式數據的法律屬性究竟是什么呢?筆者認為,基于其不具備或較少具備個人數據的性質,開放式數據可被視為是由多個數據主體構成的社群或團體的共有財產。舉例來說,一個大型電力供應商依法公開的電力消費數據,實為其眾多個人用戶提供的此類數據的疊加,是后者對此特定數據集的集體挹注,因此相關數據或可構成他們的共有財產。如果此類巨量的開放式數據經由數字科技企業無償獲取,并據此開發特定用途的應用程序,那么未來相關程序無論以何種形式獲得的盈利,可否按照事先約定的比例(哪怕是象征性的)分配給具體的數據主體個人,以期實際展現他們對共有財產的收益?

循著開放式數據的法律歸屬的思考脈絡,筆者最后對個人數據的議題略抒己見。對此議題可以思考的法律問題是:其一,個人數據的法律定性是什么,是一種權利,還是一種財產(或物)?其二,如果個人數據的法律屬性被確定為是一種無形財產,那么誰(自然人或法人)能對之擁有占有權、處分權及收益權;如果相關屬性被確定是一種無形權利,那么相關所有人如何對之予以行使?其三,如果個人數據的法律屬性得以確定,那么有無現行的實體法對之予以保護;如果沒有,或是即便有之,但相關保護并不適宜,需不需要為此創設新的法律規則?

綜上所述,Open data所體現的數據開放及共享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對于數字經濟的發展顯然頗有裨益。當今社會中無所不在的個人數據,包括Open data中的個人數據,則對相關法律的推行及完善提出了挑戰。而當數據開放遇上個人數據保護,也許思索之途才剛剛開始。

(作者系法國執業律師、法學博士)

責編:王碩

聯系我們 | 誠聘英才 | 廣告征訂 | 本站公告 | 法律聲明 | 報紙訂閱

版權所有 Copyrights ? 2014-2022 www.olnzth.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周末》

京ICP備10019071號-1 京報出證字第0143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8778號

最近2018年中文字幕手机视频,亚洲芒果卡一卡二卡三乱码,樱花草在线社区www日本影院,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center id="uiawy"><wbr id="uiawy"></wbr></center>
<optgroup id="uiawy"><div id="uiawy"></div></optgroup>
<center id="uiawy"></center>
<optgroup id="uiawy"><div id="uiawy"></div></optgroup>
<optgroup id="uiawy"><div id="uiawy"></div></op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