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冒魔爪伸向“防偽套件”
2023-04-27 10:09:08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周末
《法治周末》記者 仇飛
200塊球鞋帶“防偽扣”,網上買鞋“包過毒”(保證可以通過得物App的正品鑒定)……一些不法分子為了以假亂真,不僅仿冒商品品牌本身,還仿冒“正品認證”服務。
4月20日,上海市知識產權聯席會議辦公室公布2022年上海知識產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林超敏等犯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案”入選十大案例。該案不僅是上海警方破獲的首例平臺包裝標識被侵權案,也是司法層面在新業態新領域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典型案例,案件突破了以往商標侵權追償難以定性裁量的難點,對嚴厲打擊新型知識產權犯罪提供了定性和量刑的標準。
仿冒“防偽套件”涉刑
在該案中,林超敏等人未經權利人許可,分別通過自行購買或委托他人生產“得物”品牌的防偽扣、鑒定證書、膠帶、紙箱、鑒定證書等物并對外銷售。最終,法院判決被告人構成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并就主犯、從犯、自首、坦白、犯罪未遂等情形等進行了認定。
無獨有偶,近日,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也對一起制售仿冒得物App“防偽套件”案作出判決。
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間,被告人王某甲通過大量購入空白防偽扣,用激光打標機將“得物”品牌的各注冊商標標識印在空白防偽扣上,與王某丙一同通過多家線上店鋪對外銷售,共計售出30余萬件,銷售金額超過10萬元。
楊浦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王某甲、王某丙結伙偽造并銷售偽造的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情節特別嚴重,構成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
“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行為,是制假、售假產業鏈的重要環節,不僅嚴重擾亂了國家對商標的管理秩序,侵犯了商標注冊人對注冊商標的專用權,而且無法對產品起到質量保障的作用,更有可能造成產品安全隱患,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造成侵害,因此,應予以嚴厲打擊?!背修k此案的楊浦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法官黃鶯提到,市面上,一些制售假冒運動鞋的商家批量購買成本低廉的假冒“得物”防偽四件套,再利用其將假冒運動鞋包裝成正品進行高價銷售。若這些假冒的“得物防偽套件”繼續不斷流入市場,將為其他不法分子的制假、售假大開方便之門,不僅會嚴重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亦會嚴重損害“先鑒別,再發貨”的新型購物平臺所建立起來的商品口碑及商業信譽,動搖平臺的經營根基。
同一商品同時侵犯兩類商標專用權
在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羅賓看來,以前是品牌被仿冒,現在平臺被仿冒,代表平臺“正品認證”的防偽套件商標標識,承載的是消費者對于品質的需求和信任。犯罪分子生產、銷售的假冒涉案商標防偽扣流入市場后,給包裝的假冒偽劣產品添上了非法“保護色”。
據得物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已有多地警方破獲通過仿冒“得物包裝”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案,同時,市場監管部門也在打擊此類商標侵權行為。
在4月25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2022年度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典型案例中,北京市東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查處侵犯“NIKE”“得物”注冊商標專用權案入選:2021年,北京市東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查處某商城內某攤位銷售NIKE假鞋,其運動鞋及鞋盒上有“NIKE”標識,經商標注冊人鑒定為涉嫌侵權商品。同時,當事人銷售的侵權運動鞋內附有“得物”鑒別證書,寫有“經鑒別師鑒別為全新正品”字樣,且印有“得物”二維碼。經得物App運營方鑒別,上述證書非該公司出具或授權他人出具。北京市東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認定,當事人構成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第三項的商標侵權行為。2022年1月,該局依據商標法第六十條第二款作出行政處罰,沒收侵權運動鞋95雙,罰款3萬元。
“本案中涉及的得物商標,是上海識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第35類服務上的注冊商標,包含為商品和服務的買賣雙方提供在線市場,有指代商品來源的屬性,同時因其本身業務包含有‘鑒別’,進一步為商品品質做了背書,也通過商品價值的提升體現服務對于商品的賦值。此服務商標與商品本身無法相分割,監管部門認定涉案商品同時侵犯了NIKE的商品商標權以及得物的服務商標權,為同一商品同時侵犯兩類商標的情況?!闭憬髮W數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長高艷東認為,東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得物提供的防偽套件包裝認定為服務商標進行保護,對包裝內球鞋認定為商品商標進行保護,厘清了兩商標的適用界限,合理恰當地保護了服務商的權益,肯定了其服務價值,在行政處罰上具有突破性,對于司法實踐也具有廣泛的借鑒意義。
不斷加強對服務商標保護力度
隨著電商平臺的持續高速發展,商品與服務商標的關聯性越來越緊密,通過商品的包裝證明商品來源與品質,具有現實普遍性。而服務商標也成為消費者認知品牌價值的重要載體,市場價值劇增,由此帶來的侵犯服務商標權的行為也隨之增多,通過仿冒或假冒商標非法攀附和利用服務商標權利人已獲得的商譽成為較為普遍的侵權手段。
“我國正在不斷加強對服務商標保護的力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中明確將服務商標納入刑事保護的范疇,給予服務商標權利人除民事、行政手段外更為強有力的保護措施,使其享受與商品商標權利人同等的刑事保護?!备咂G東說。
一位不愿具名的北京市某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則從實務角度談到,侵犯服務商標權案件在認定追訴時,通常涉及同時侵犯商品商標權,執法時會對可能涉及到的全部商標侵權行為予以核實查處,行為人也會面臨更高的罰則。追訴標準會根據《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對假冒注冊商標罪、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予以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