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id="uiawy"><wbr id="uiawy"></wbr></center>
<optgroup id="uiawy"><div id="uiawy"></div></optgroup>
<center id="uiawy"></center>
<optgroup id="uiawy"><div id="uiawy"></div></optgroup>
<optgroup id="uiawy"><div id="uiawy"></div></optgroup>

中央政法委機關報法治日報社主辦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法治時評

職業病診斷和認定別成“疑難雜癥”

2023-04-27 11:05:31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周末

□  戴先任

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1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豆と巳請蟆酚浾卟稍L了解到,一些勞動者在受到職業傷害之后,因為缺少勞動合同、用工關系復雜等原因,難以被認定為職業病,面臨維權困境。(4月24日《工人日報》)

在很長時間內,職業病從認定到理賠,耗時至少一千多天,即使走完全部程序,仍有三成多患者最終無法獲得賠償。塵肺病鑒定困境在職業病診斷難問題中就很具代表性,也是職業病診斷難的難點。比如,勞動者流動性大、塵肺病潛伏期長等,都增加了塵肺病的維權難度。

職業病認定難、理賠難,成了勞動權益保障痛點、堵點,成了“疑難雜癥”和久治不愈的“權益傷口”,這背后有很多原因。比如,不少勞動者特別是農民工,往往在發病之前,在多個用人單位工作過,甚至還有些勞動者沒有和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經過多年后,到職業病診斷的時候,無法證明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也不能證明其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而法律程序繁瑣、一些職業病還存在診斷限制、用人單位惡意拖延時間等問題。

要解決好職業病診斷難、維權難問題,要讓職業病維權變得高效起來,要保護好廣大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需要簡化程序,解決職業病診斷難,降低工傷勞動者的維權成本,還要提高勞動仲裁效率等。這些都需要能夠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2017年、201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兩次對職業病防治法進行修改,在職業病診斷方面建立了相應的制度,有助于解決職業病診斷難問題。如取消了職業病診斷機構的行政審批,并要求衛生行政部門加強對職業病診斷機構的規范管理;簡化了勞動者要求職業病診斷的資料;明確了職業病診斷辦理的時限,大大縮短了職業病鑒定辦理的時間等。通過簡化程序,加快職業病診斷流程等,有利于破解勞動者職業病診斷難。

遭遇職業病的勞動者,多是勞動權益更容易得不到有力保護的農民工,在身患職業病后,還可能遭到用人單位的“無情拋棄”,讓他們及其家庭遭受“二次傷害”,讓他們“人財兩空”。所以,破解職業病診斷難、維權難,關鍵就是要補上勞動者尤其是廣大農民工的“權益短板”。

造成職業病診斷難、維權難的成因較為復雜,要解決好這一難題,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簡化程序,降低勞動者維權成本,如推進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的便利化等,各級相關部門也要嚴格落實相關規定。同時,勞動者也要增強法律意識、維權意識,如要注重搜集和保存與工作相關的證據等。職業病診斷難、認定難不能成了久治難愈的頑疾,成了“疑難雜癥”,要走出職業病維權困境,要縫合這一“權益傷口”,根治這一勞動權益保障痛點、難點,筑牢保護勞動者權益的“法治屏障”,讓受傷勞動者免受“二次傷害”。

責編:戴蕾蕾

聯系我們 | 誠聘英才 | 廣告征訂 | 本站公告 | 法律聲明 | 報紙訂閱

版權所有 Copyrights ? 2014-2023 www.olnzth.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周末》

京ICP備10019071號-1 京報出證字第0143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8778號

最近2018年中文字幕手机视频,亚洲芒果卡一卡二卡三乱码,樱花草在线社区www日本影院,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center id="uiawy"><wbr id="uiawy"></wbr></center>
<optgroup id="uiawy"><div id="uiawy"></div></optgroup>
<center id="uiawy"></center>
<optgroup id="uiawy"><div id="uiawy"></div></optgroup>
<optgroup id="uiawy"><div id="uiawy"></div></optgroup>